孔融是怎么死的?是被
曹操授意诬陷他“欲规不轨”,又与
祢衡“跌荡放言”。罪状是
孔融发表的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言论。这还不算冤杀?如果说他与
曹操作对都是错的,
曹操干吗不以那些罪名处决了他。
孔融与
曹操到底作什么对了?他嘲讽
曹操戒酒,讽刺
曹丕娶甄妃,揭过
曹操的老底“疑但惜谷耳,非以亡王为戒也。”说
曹操戒酒不是什么亡国之戒,只是不想粮食用来酿酒。劝过
曹操不要杀杨彪,因为杨彪是袁术的亲戚,甚至拿自己官职来做威胁。所以
曹操一直很嫉恨他,至于劝阻
曹操不要与袁绍对决,这种观点当时曹营不止他一个人,这算不上什么作对吧。
孔融与
曹操做对,并不表示这些能够成为
曹操将他杀掉的理由,而只能作为
曹操杀他的动机。通过一些解释能证明
孔融没有与
曹操做对?没有得罪
曹操?不是不识时务?而敢在
曹操面前这么做,不是自取灭亡是什么?而他为什么这样?原因无非是他是名士,而且是影响巨大的大名士,以为
曹操不能将他怎么样,而事实上
曹操也“然以融名重天下,外相容忍”,这就加剧了这位孔子二十世孙的膨胀,总是不把
曹操放在眼里,大事小事,处处做对。而这也就罢了,甚至在一些军国要事上,他也与
曹操做对,比如官渡之战前夕,就他发表的那一席悲观言论,会对
曹操集团造成多么大的打击?按他的说法,
曹操该怎么办?投降呗!
孔融之所以处于
曹操集团,实际上是自以追随汉献帝,而袁绍又是世家大族的代表——这就是说,
孔融这位大名士,实际上是希望袁绍获胜的,以便恢复世家大族和名士的统治阶级地位。而
曹操的出身,自然是身为大名士的
孔融所不耻的,这也成为了
孔融敢与
曹操处处做对的原因之一!而
曹操,居然能让这么一个人留在自己身边这么多年,虽然说有出于对其地位、声望的顾虑,也不得不佩服其忍耐力和
孔融的愚蠢! 《后汉书.
孔融传》记载:“时,年饥兵兴,操表制酒禁,融频书争之,多侮慢之辞。”可见,当时是饥年,却不得不用兵,而兵以什么为主?粮食!
曹操出于对军国大计的考虑,以为应禁酒,使粮食用来补充兵用。而
孔融呢?果然显示了他“华交会之徒”的特性,说什么“昨承训答,陈二代之祸,及觽人之败,以酒亡者,实如来诲。虽然,徐偃王行仁义而亡,今令不绝仁义;燕哙以让失社稷,今令不禁谦退;鲁因儒而损,今令不弃文学;夏、商亦以妇人失天下,今令不断婚姻。而将酒独急者,疑但惜谷耳,非以亡王为戒也。”摆明的强词夺理,
曹操的确是“惜谷”,只怕像
孔融这么不惜谷,国不亡才怪,看过他的表现便知道了。又如
曹丕纳甄夫人,这根本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在古代,这很正常,
孔融倒好,说:“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
曹操不懂,又以为
孔融学识渊博,便“问出何经典”,
孔融则捉弄似的说:“以今度之,想当然耳。”这不是没事找事、找
曹操不痛快吗?再如杨彪一案,居然公然威胁
曹操“明日便当褰衣而去,不复朝矣”,而他完全可以采取更温和的方法。
孔融的确没有什么内政军事才能,但他很会看人,推荐了不少人才。而且是孔子后代,名满天下。他是个
书生气很浓的人,不会当官,不会察言观色,而且脾气耿直,眼里装不进沙子。但他只是发表言论,按现代观点来说,是言论自由,他又没做什么值得杀头的大罪。
曹操杀了他,后来
曹丕却下令千金收购他的文章。如果
孔融真是欲规不轨,那么
曹丕还能这样做吗?
孔融若只是“脾气耿直”,
曹操还至于将他杀掉吗?
孔融的性格如同绝大部分的名士,骄傲狂妄、自以为是、目空一切,想边让、
祢衡、许攸之徒,无一不是名士,无一不是性格骄傲狂妄、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而结果呢?有一个得到了善终?程昱性格不好,而
曹操又是如何对待他的?所以,可想而知,为什么历来也都有一种声音流传着:
孔融之死,纯属活该,与其替他喊冤,不如从他的性格中找出他的悲剧发生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