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容就义
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是
文天祥就义的日子。这一天,兵马司监狱内外,布满了全副武装的卫兵,戒备森严。上万市民听到
文天祥就义的消息,就聚集在街道两旁。从监狱到刑场,
文天祥走得神态自若,举止安详。行刑前,
文天祥问明了
方向,随即向着南方拜了几拜。监斩官问:“丞相有什么话要说?回奏尚可免死。”
文天祥不再说话,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
文天祥殉难后,汉族人民以各种方式纪念他。曾经参加义军的
王炎午写了《望祭文丞相文》,赞扬
文天祥像岁寒的松柏一样坚贞。他的死,使“山河顿即改色,日月为之
韬光”。1323年,在
文天祥家乡吉州的郡学里,他的遗像挂在先贤堂,与
欧阳修、杨邦乂、
胡铨等并列祭祀。1376年,北京教忠坊建立了“文丞相祠”,后来,他的家乡吉州庐陵也建立了“文丞相忠烈祠”。
文天祥的文集、传记在民间流传很广,历久不衰,激励着民族的正气。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未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史。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未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史。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